近日,安徽淮南中院宣判一起生产、销售有毒、有害食品案。火锅店老板伙同店内员工,将客人吃剩下的废油提炼加工成“口水油”,继续给客人食用,持续两年十个月之久富易堂,累计销售火锅锅底6.5万余个,销售金额170万余元。
自从2011年央视首次曝光“地沟油事件”后,老油、口水油、地沟油等废弃油脂就被明令禁止在火锅店使用,但每年因“地沟油”被罚的案例依旧数不胜数,最重的甚至被罚款上千万元。
资料显示,入川毛肚火锅店于2017年4月开业,是当地知名火锅品牌,由牛某投资,王某负责日常经营管理。
为节约经营成本,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21日期间,王某、牛某等人伙同厨师长及后厨工作人员、前厅经理等人,等顾客吃完火锅后,将含有牛油的火锅汤倒入放有滤网的桶内,过滤掉火锅的残渣后,将浮在上面的油品收集存放。次日,再将回收的油品添加到顾客下单的火锅中,给顾客食用。至案发时,入川毛肚火锅店累计销售火锅锅底6.5万余个。经鉴定、审计,涉案火锅锅底销售金额共计170万余元。
经认定,本案的“口水油”属于废弃油脂,包含在“地沟油”的范畴之内,应以生产、销售有毒、有害食品罪定罪处罚。最终牛某、王某等13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至一年,并处罚金125万元至2000元;同时判决支持安徽省消费者保护协会对涉案火锅店、牛某、王某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,判令各被告连带支付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金共计512万余元。
在上海市食品安全研究会专家组成员刘少伟看来,虽然口水油与地沟油获取方式不同,但造成的危害没有本质区别,都属于废弃食用油脂。
根据我国《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》,废弃食用油脂属于国家明令禁止的有毒、有害的非食品原料,存在多种危害。
刘少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,口水油的危害首先是不卫生,会残存食用者留下的唾液,不少疾病通过唾液传播,因此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;其次口水油经过反复高温熬制,可能产生反式脂肪酸、氰化物,这些物质在被食用后,随着量的积累,会对人体造成比较严重的危害。另外,口水油如果存放不当,还可能发生水解、氧化反应,成为黄曲霉毒素生长的温床。
事实上,我国是最主要的废弃油脂生产国。废弃油脂主要来源于食用油消费产生的废弃物,因此废弃油脂的资源量与食用油消费量、饮食习惯挂钩。
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,2021年我国年食用油消费量约 4255万吨,占全球消费量约20%,排全球食用油消费国第一。以废弃油脂产生量约占食用油总消费量的30%估算,对应2021年食用油消费预计产生废弃油脂约1200万吨。
从饮食习惯来看,中餐特殊的烹饪方式决定了餐厨垃圾中含有较多的废弃油脂,且部分油会伴随烹饪过程流入下水道成为地沟油,富易堂而海外(尤其是欧洲)饮食以色拉油、煎炸油为主,烹食方式产生的废油量小。上述原因造就了我国废弃油脂供应量在全球领先的格局。
2022年,成都高新法院公开审理了一起火锅店生产、销售有毒、有害食品案。经鉴定,2018年4月至2020年11月22日,成都高新区起航巴蜀印象火锅店生产、销售添加“老油”的火锅锅底金额达137万余元。
法院判处该店负责人付某某有期徒刑十年,处罚金260万元,并向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起诉人成都高新区人民检察院支付赔偿金1376.028万元。该案也是成都史上金额最大的食品安全处罚案。
多位行业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,口水油屡禁不止,不外乎两个原因——味道和成本。
在川渝地区,口水油还有个别称——“老油”,其特点是口感厚重、味道醇香。其做法是将火锅油料先沉淀,然后把浮油打捞出来,加入清水洗油除渣取油,再加入香料、辣椒、花椒提香提麻,精炼而得。多年来,老油也被称为川渝火锅的“精髓”。
有火锅行业人士表示,现在火锅的红油锅底用的都是“新油”,“新油”吃起来没什么香气,而从客人吃剩的红油锅底中提炼出的“老油”,可以起到一个类似酵母的作用,还有一种特别的香味。
不过随着近来调料产业日趋成熟,以及多年来的市场严查和教育,老油已经逐渐退出川渝市场,绝大部分火锅商户已经改用一次性油。
众所周知,传统川渝火锅味道之所以好,是因为油料和底料用量非常足。正宗的川渝火锅底料,油脂成分主要是牛油。按目前的市场价格,好的牛油价格最少在十几元,甚至要到二十几元,一份锅底的成本动辄可能要几十甚至上百元。因此,在利益的驱使下,有的商家就选择了成本较低的“老油”。
据新华社此前报道,1斤火锅底料成本为15-20元,一般情况小锅要用2-3斤火锅底料,大锅用4-5斤,但大部分火锅店的锅底费仅为30-50元(含大小锅)左右,还不够成本。而使用口水油,小锅耗油0.8斤左右,大锅耗油1.2斤左右,剩下的六七成油可以循环使用,省出来的一大半成本就是商家的纯利润。一家火锅店按每天接待30桌算,使用口水油可节约成本1000多元,一个月下来可以增加数万元的收入。
自从2011年央视首次曝光“地沟油事件”后,老油、口水油、地沟油等废弃油脂就被明令禁止在餐饮行业使用,但相关情况仍屡禁不止,监管难在哪儿?
一位从事市场监管工作的行业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,一是不好认定。“现在国家对什么是地沟油没有一个明确的认定标准,如果只是从外观、色泽上看,用地沟油炼制的食用油与正常食用油很难区分。”
刘少伟表示,从消费者角度来看,目前没有特别有效鉴别地沟油的办法,即便是鉴别酸度或者过氧化值的试纸,也只能证明油品合不合格,并不能直接证明是地沟油;如果要想证明是地沟油,必须去专业鉴定机构,费用动辄都是上千元。
这与我国废弃油脂主要通过个体商贩实现回收有关。历史上我国对废弃油脂的收运管理体系不甚规范,废弃油脂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,其初始进入门槛低,富易堂加之收集工作环境恶劣、劳动强度大、人力成本高、工作时间特殊,行业逐渐形成了以个体商贩为主的行业格局。
虽然近年来,餐厨处理企业作为新进参与者开始规范收运体系,但仍面临独立的隔油池废油及油炸食品废油无法获得、餐厨垃圾中的浮油常被个体商贩提前收取的尴尬处境。
由于监管环节和主体过于分散,导致在地沟油转运、处理过程中,时有偷运现象出现,特别是个体商贩,出入库登记制度不完善,目前还未做到原材料和生产成品完全跟踪。
在大力打击地沟油回流餐桌的同时,为地沟油寻找“出路”也被提上日程,其中生物柴油是重要方向。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增加,生物柴油作为一种绿色、可再生的替代燃料备受关注。
生物柴油的原材料可来自植物油、动物油、废弃油脂和微生物油脂。在我国,“不与粮争地,不与人争粮”的国家安全政策,让利用植物油来生产生物柴油基本不可行;另外,由于动物油脂杂质含量高、微生物油脂提取成本高,也均难以成为生物柴油的主流原材料。因此,废弃油脂是唯一稳定可用的原材料来源。
近年来,我国废弃油脂市场供不应求,上游价格仅在2020-2022年便翻了一番。但由于地沟油底数不清,黑色产业链泛滥,这就造成一个尴尬现象——地沟油能源化利用企业“吃不饱”,普遍陷入原材料短缺的境地。根据USDA统计,2022年,我国生物柴业产能约414万吨,实际产量为214万吨,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仅为50%左右,处于较低水平。
有餐企负责人举了一个例子:把地沟油卖给小作坊,每个月可以多挣上万元,但如果找有环保部门认证的公司回收,不仅卖不了钱,反而要交一笔处理费,“换成你,你干吗?”